新模式聚合消费新需求 电子商务成内需最大亮点

3/9/2013 8:58:44 PM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国内外环境面临新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对于如何扩大居民消费意愿,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徐晓兰提出,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这个新途径来扩大内需。尤其是如今网络消费异军突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迅速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投身电子商务。因此,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对增加消费、扩大内需重要的积极意义。

  内需驱动:产业模式面临新旧转型

  前几年,电子商务被认为是扩大内需的潜力点,如今已经成为重要引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1月发布“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报告称,国内各种零售业态的成长性上,网络购物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2012年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一万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突破6%。预计在“十二五”末,这一比重将达到10%。

  徐晓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今年准备的10个提案都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电子商务扩大内需等主题。

  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电子商务扩大内需这几个主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徐晓兰在提案中写道,互联网经济已经不再是“虚拟”经济,它实实在在地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兴起,也正带动着更多的就业,实实在在地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电子商务扩大内需增长,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零售业的替代。国际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数据表明,每100元网络零售交易额中,有59元是对线下零售的替代,有39元完全是由电子商务拉动新增的消费。徐晓兰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数据更加凸显了中国消费者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由互联网聚合商业需求的力量和价值逐渐显示,为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指明了新的方向。

  徐晓兰对记者表示,当下不少商场成为电子商务的“试衣间”,首先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对传统商家来说,如果转变经营思路和模式,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已是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不少商家开始尝试在网购平台上开设了网店,商场也应该思考是否应该降低租金,提供更多有特色的服务体验。

  电商将释放城镇消费需求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在徐晓兰看来,电子商务跨地域的特点、“门对门”的服务方式,以及我国日益改善的物流服务系统,能够使我国丰富的各类商品能够以更低成本、更人性化、更便宜、更便捷地方式指向目标消费群。就这一特点而言,电子商务极大地释放了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消费者被压抑多年的消费需求,使得中国相对偏远地区消费层次和实际购买力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徐晓兰提到,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以一线城市消费为主转变到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暴增,这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也有积极意义。数据表明,三四线以下地区60%以上的消费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作为传统消费主力的一二线城市40%的消费增速。

  不过,目前互联网购物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有待突破。比如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相对落后。很多电商企业不得不尝试自建或合建仓储物流,导致重复建设、仓储及物流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外,宽带不宽、资费过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对此,徐晓兰建议,在硬件方面,政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物流、宽带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对西部、偏远地区给予投资倾斜;打破物流、宽带等领域的市场垄断,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投资。在软件方面,政府要帮助民间树立互联网治理的新理念。尽量减少行政许可,鼓励电子商务各民事主体在现有法律环境下,更多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解决商务争端。